一、學院簡介
溫州大學是浙南閩北贛東區域唯一的綜合性大學、浙江省重點建設高校、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坐落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改革開放先行區的溫州市。學校由溫州師范學院和原溫州大學于2004年合并組建而成,已有90年辦學歷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谷超豪院士曾任校長。
溫州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辦學源頭可追溯至1985年開始招生的原溫州大學電子技術專業,是從事電氣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集成電路、自動化控制等領域教學、科研、人才培養和企業服務的工科類學院。現有教職工108人,其中專任教師78人。擁有“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發明協會會士、中國電工技術學會會士、浙江省高層次人才等各類人才工程50余人次。現有本科生1257人,研究生240人(含海外留學生)。
學院現有電氣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集成電路、信息與通信工程四個一級學科。電氣工程學科為浙江省“十二五”重點學科、“十三五”和“十四五”一流學科,2023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全國41名,浙江省屬高校排名第一。電氣學科聚焦海洋強國戰略需求,依托溫州千億級電器產業集群,面向智能制造和雙碳目標,凝練智能電器與電工裝備、電力電子與電能變換、電力信息技術等研究方向,在低壓電器智能化制造、岸基電源裝備數字化等方面凸顯特色。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為“市級一流學科”,形成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物理電子學、電路與系統方向,在芯片安全、光電功能器件、信息處理等方面具有特色。
學院擁有電氣工程、能源動力、微納電子與光電信息、電子信息四個碩士學位授權點
學院主持獲批電氣數字化設計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等8個國家、省部級科研平臺,6個市級科研平臺。擁有智能電網低壓電器技術重點科技創新團隊、海岸工程特種電源技術創新團隊等6支省、市級創新團隊。與地方政府聯合建有2個校地研究院,科技服務地方電器產業成果陸續被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經濟半小時》與《朝聞天下》節目報道。
學院現有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電子信息工程(兩岸合作項目)4個本科專業。其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是首批國家一流本科建設專業、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浙江省“十三五”特色專業,通過了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是浙江省一流本科建設專業。
代表性獎項
序號 | 獎勵類別 | 獲獎等級 | 獲獎項目名稱 | 獲獎年度 |
1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 二等獎 | 海島/岸基高過載大功率電源系統關鍵技術與裝備及應用 | 2021 |
2 | 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 | 一等獎 | 海岸工程兆瓦級特種變流電源關鍵技術及應用 | 2016 |
3 | 中國專利獎 | 金獎 | 海島特種電源供電系統 | 2019 |
4 | 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 | 二等獎 | 海島/岸基微電網系統與模塊化成套裝備 | 2019 |
5 | 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獎 | 二等獎 | 低壓控制電器整機與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及產業化 | 2018 |
6 | 中國商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 | 特等獎 | 面向污泥耦合熱電氣高效聯供的智能感知與協同控制關鍵技術及應用 | 2022 |
7 | 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 | 特等獎 | 海島/岸基大功率特種電源系統關鍵技術與成套裝備及應用 | 2017 |
8 | 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技術發明獎 | 一等獎 | 泛半導體基片超精高效切磨拋裝備關鍵技術及應用 | 2024 |
主持科研項目
序號 | 項目名稱 | 項目來源 |
1 | 持續感知芯片的安全可信關鍵技術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
2 | 真空自監控型碳納米管強流場發射原理與微聚焦x射線應用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重點項目 |
3 | 高穩定性x射線源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 |
4 | 高能效模擬計算ai芯片-模擬計算陣列外圍定制電路 | 科技部科技創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項目課題 |
5 | 面向信息安全的動態可重構系統芯片關鍵技術研發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 |
6 | 面向特殊需求的新型通信技術-面向星地下行鏈路高速大容量信息傳輸的模式分集數字相干激光通信技術 | 浙江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 |
7 | 車輛網聯與數據平臺研發及應用-基于車聯網云數據的交通旅游一體化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示范 | 浙江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 |
8 | 智能化精準運動能力檢測與評估系統研制——競技運動的智能融合檢測和評估系統 | 浙江省“領雁”研發攻關計劃項目 |
9 | 基于數字李生的流程化生產制造單元柔性綜合體虛實融合教學系統 | 浙江省“尖兵”研發攻關計劃項目 |
10 | 浙江省重點行業減污降碳清潔生產技術研發與應用-鋼鐵、基建、火電行業工業無機固廢的低碳再生資源 化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化 | 浙江省“領雁”研發攻關計劃項目 |
二、引進對象及類別
面向海內外誠聘各類型及相當學術水平的人才,根據擬引進人員的教學科研水平,引進人才分為甌江領軍人才、甌江人才(a、b、c)、學術骨干i-iv等5個類別。
類別 | 引進條件與要求 |
甌江領軍人才 | 在本學科領域具有國際公認的學術聲望和學術影響力,是領域內的一流學者和學科建設領軍人才。 |
甌江人才a | 一般應具有國內外著名大學學習或工作的經歷;在本學科領域內,具有較高的學術聲譽,且已獲得同行專家公認的標志性研究成果。 |
甌江人才b | 一般應具有國內外著名大學學習或工作的經歷;在本學科領域內,獲得較高的學術成就和知名度,且具備教強的團隊協作精神和學術組織管理能力,能開展高層次學科建設工作和學術活動。 |
甌江人才c | 在本學科領域內,具有一定的學術成就和知名度,且具備擔任學科方向帶頭人的能力與水平。 |
學術骨干i-iv | 海內外優秀博士或特殊專業有較強實踐經驗的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具有較強的獨立科研能力與較大的發展潛力;在本學科領域內,已發表有影響的學術論文若干篇,取得一定的教學科研成果,并具備擔任學科建設團隊或教學團隊骨干的能力和水平。 |
三、資格條件
應聘人員應符合下列條件:
1.遵紀守法,品行端正,愿意履行事業單位人員的義務;
2.具備崗位所需的學歷學位、專業、職稱等條件;
3.與崗位之間不存在按規定應當規避的情形;
4.能在崗位用人時限內及時入職;
5.2025年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須在2025年12月31日前取得相應學歷、學位證書;國(境)外學歷人員須在2025年12月31日前取得教育部中國留學服務中心出具的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書;
6.具備崗位所需要的其他條件。
對專業條件的要求,一般根據應聘人員學歷證書、職稱、實際從事的科學研究方向及核心業績等進行綜合認定。
四、待遇與支持政策
1.業績突出的優秀人才,可以享受職稱綠色通道。
2.提供穩定且富有競爭力的薪酬待遇。
3.提供豐厚的安家費、人才補貼、租房補貼和就業補貼等待遇。
4.畢業院校世界排名前200名的海外高校博士學位的學術骨干,可適度提高基礎性人才補貼。
5.享受溫州市優惠購買人才房的相關政策。
6.提供豐富的平臺建設和科研啟動經費。
7.提供充足的辦公科研用房。
8.協調解決子女優質教育資源入學需求。
9.享受溫州市高層次人才待遇,在落戶、出入境、醫療、出行等各方面享受優惠政策。
10.鼓勵有意向入職我校的海外人才來校實地訪問治談,符合相關要求者可享受每月1-2萬元生活補貼(如有隨行家屬將視情提高)。
五、學科與方向需求
學科 | 方向 |
電氣工程 | 電機與電器、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電工理論與新技術、電工材料與電介質、智能電器與電工裝備、新能源發電與電能存儲、生物電磁技術等 |
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 | 集成電路設計、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半導體材料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電路與系統、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檢測技術與自動裝置、系統工程、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導航、制導與控制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人工智能、信息安全、軟件工程、計算機軟件與理論、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應用技術 |
六、應聘流程
1.符合報名條件和要求的應聘者需將應聘材料發送至郵箱dqdzxy@wzu.edu.cn,(應聘材料命名格式為:學科方向+姓名+畢業院校+高校人才網)。【快捷投遞:點擊下方“立即投遞/投遞簡歷”,即刻進行職位報名】
2.學院將依據用才需求進行篩選審查,擇優通知安排面試。具體面試安排將由專人以電話或者郵件形式通知,請務必確保報名時填寫的手機號碼和郵箱地址準確無誤。未通過初審者不再另行通知。
3.應聘者提交的個人信息和材料應當真實、準確、有效。凡提供虛假信息和材料獲取考核及聘用資格,或有意隱瞞本人真實情況的,一經查實,立即取消考核資格及聘用資格,所有責任由應聘者承擔。
4.曾因犯罪受過各類刑事處罰,有犯罪嫌疑尚未查清或正在接受紀律審查的,國家法律法規規定不得聘用的其他人員學院均不予錄取。
七、聯系方式
通訊地址:浙江省溫州市高教園區溫州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郵編325035)
聯系電話:0577-86689010
聯系人:夏老師
電子信箱:dqdzxy@wzu.edu.cn